玻璃钢脱模技术,是各种玻璃钢产品成型过程中重要的一道工序,对于常用的手糊成型方法来讲,显得尤为重要。 生产玻璃钢制品时,操作者总是希望在制品成型固化以后,能够顺利脱模,但是实际上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粘模问题。掌握好制品的脱模技术,既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,手糊工艺相关的技术要领,又需要操作者潜心钻研,积累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。 根据脱模的技术要求,脱模工序应取决于模具的合理结构设计,使用有效的脱模材料,以及掌握合适的脱模方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。实际上,只要认真操作,玻璃钢制品的脱模问题是不难加以解决的。
一、玻璃钢模具的设计
由于各种玻璃钢制品的形状各不相同,要设计出一个好的模具,除了满足制品的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等要求以外,是否容易脱模,也是评价一套玻璃钢模具的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一般来讲,对于展开面比较大,并且有一个垂直向锥度的玻璃钢制品,其模具的设计则较为简单。但若遇到玻璃钢制品的垂直面较大,或者垂直壁面无锥度,甚至含有凹入方向的倒锥度,或者玻璃钢制品呈弯曲向形状,在垂直向无法手工脱模等情况时,通常在模具设计时,均采用组合式模具,以便于既可满足制品的尺寸要求,又可满足能顺利脱模的要求。上述这些情况,例如筒壁较深的制品,玻璃钢管子,弯头或者阀门等。这些玻璃钢制品的组合式模具,均需根据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要求而进行设计。
二、玻璃钢的脱模材料
总的要求是应能满足玻璃钢制品可以整体、快速、清洁地脱模,不但不会对模具或制品造成损坏,对模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,并且能保持模具原有的纹理和外型。目前,国内常用的脱模材料,有聚酯薄膜、聚乙烯醇(PVT)和聚丙烯酰胺的乙醇溶液、脱模蜡等类。脱模剂的种类很多,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脱模剂,仍属于高聚合物类,因此还可按工艺的不同要求,分为内脱模剂或外脱模剂。
近十年来,半永久性脱模剂的使用较为广泛,脱模效果也比较好。但据有关统计资料,粘模问题还经常发生,特别是新模具第一次脱模时,粘结情况更为突出。因此,为了达到顺利脱模的效果,除根据制品的形状和尺寸规格,选用价格适中的脱模剂外,还采用不同的脱模剂联合使用,以达到快速脱模的效果。
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,模具的表面后处理,以及玻璃钢模具的充分固化问题。根据理论分析,模塑树脂即使固化,但也只有94~96% 的交联程度,尚有4%~6%的分子活化点,这样就可能造成了较强的粘结力,从而导致脱模的困难。因此必须对模具表面,进行精细的处理,以避免制品固化时可能发生的粘结问题。因此,玻璃钢模具使用前,首先必须充分的固化,特别对已经发生过粘结,难以脱模的部位,除进行必要的修补外,还需进行认真的表面处理。
三、玻璃钢脱模方法
经常采用的是手工脱模方法,利用橡胶锤敲击模具,由于产生震动,使玻璃钢制品与模具脱开。这种手工脱模方法,既简便,又不需要增加生产成本。通过实践证明,只要模具设计得当,精心选用并刷涂脱模材料,掌握好铺层工艺技艺,树脂固化完全后,这种手工脱模方法还是十分行之有效的。
但是对于一些大中型玻璃钢制品,例如浴缸、船舶等,还必须采用一些不同的机械脱模方法。目前常用的机械脱模方法,有丝杆顶升法。这种方法是在模具上预先设置有顶升装置,在脱模时利用顶升装置的顶块,向上产生一定的顶力,使玻璃钢制品与其模具脱离。
顶升装置,可以利用千斤顶,也可根据模具和制品的情况,自行设计。在设计顶块时需考虑两个因素:一是安放的顶块,在模具中所处的位置、数目和大小;二是顶块必须与模具平整,以免造成制品表面的缺陷。
据有关报道,有些产品可以通过使用压缩空气产生的膨胀力,从而使制品与模具分离的目的。这种气压法,是在模具中预先设置气门嘴,由气门嘴压入0.2~0.4MPA压力的空气,而后产生空气的胀力,使制品和模具界面脱开。通常,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品强度较高,表面质量较好的玻璃钢产品。其他脱模方法,还有加楔法、灌水法、温差法等,都可在常规脱模方法难以脱模时试用。
广州市固肽玻璃钢有限公司,20年玻璃钢储罐制作经验,专业生产玻璃钢罐、玻璃钢储罐、玻璃钢电缆保护管道、玻璃钢通风管道、玻璃钢夹砂管道、玻璃钢格栅,超300家企业首选品牌。